近年来,颍上县通过夯实纪律教育、用好红色课堂、常敲廉政警钟,落实谈心谈话,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
夯实纪律教育,绷紧思想“一根弦”。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县党校主体班次、专题培训班等各类班次的“必修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强化纪法教育。把廉洁教育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民主评议党员、民主集中制等制度。健全纪法学习制度。通过开展红色电影播放月、法律法规学习周、“纪法教育周”等活动,推动党内法规学习常态化、制度化。依托安徽省党纪法规学习教育平台,全县4000余人次参加学习测试,以考促学,以纪促廉。打造廉洁文化精品工程。发挥廉洁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廉洁教育题材,利用“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工程在社区、农村进行艺术化宣讲,依托农家书屋,阅读空间等阵地,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着力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工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带到普通群众身边,形成城区乡镇均覆盖、市民村民均受益的全方位宣传关系网,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
用好红色课堂,点亮信念“一盏灯”。夯实红色阵地。深挖本土红色廉洁文化资源,依托颍上烈士事迹陈列馆、黄家坝暴动革命烈士纪念碑、周丽平烈士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持续开展红色教育,让党员干部在红廉文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和廉洁文化熏陶。建好红色队伍。在全县范围内精选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领导干部和党校教师,成立“送课到基层”红色宣讲团;邀请老党员、老干部、老退伍军人、老教师、老模范等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组成“银发”宣讲团;培养红色教育阵地专职讲解员、乡土讲解员,致力于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2024年以来深入机关、学校、企业、村(社区)等地开展宣讲130余场次,覆盖党员干部3000余人次。用好红色平台。唱响廉洁强音,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和传播渠道,开办《颍淮清风》《颍上先锋》电视栏目,综合运用微动漫、微电影、视频、音频、民间曲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及时传递正风反腐的权威声音,让正风反腐“好声音”更接地气、更贴民心。
常敲廉政警钟,筑牢预防“一道墙”。强化警示震慑。充分发挥“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运用“案例+忏悔+警示”的模式,拍摄《征迁之贪》《“领头雁”的迷失之路》警示教育片。以本土反面典型案例为素材,针对年轻党员干部制作拍摄《青春在疯狂中失守》《归“0”的人生》2部警示教育片及微视频《信仰引领走好人生第一步》。选取11个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编印《忏悔实录》等警示教育读本,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对照检视、反思。打造“零距离”课堂。深挖本地廉政教育资源,以颍上县看守所旧址为依托,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廉政教育基地,2024年开馆以来,142批次4000余名党员干部到颍上县党风廉政教育馆接受警示教育。常态化组织发案单位、重点行业、关键岗位党员干部“面对面”旁听案件庭审,引导党员干部以案示警。用活“三会三书两公开”机制。及时向案发单位制发《警示教育提示函》,督促用好用活“反面教材”,指导召开处分决定宣布会、警示教育大会及专题民主生活会,做实同级同类警示教育,引导案发单位党员干部在自警自省、检视反思中坚守初心、筑牢底线。
落实谈心谈话,织密廉洁“一张网”。“拧紧开关”从严谈。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抓预防,结合干部监督、综合调研、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等工作,对日常监督管理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谈话,达到“把脉问诊、体检治疗”的目的。对新进入职人员、新提任、交流干部一律采取“一对一谈”“集体谈”的形式进行任前谈话和集体廉政谈话,帮助其把稳“方向盘”。“因人施策”精准谈。坚持教育为主、预防为主,根据谈话对象和具体情况,确定有针对性地谈话内容。营造良好的谈心谈话氛围,既充分肯定工作成绩,又明确指出存在问题,全面客观、公正评价干部;既为干部解开思想疙瘩,又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丰富形式”覆盖谈。县委主要领导和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一把手”谈,各单位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与工作人员谈。同时改变传统“办公室对谈”固定模式,随时随地根据工作实际开展谈心谈话,督促提醒严明工作纪律、注意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质效。
版权所有 颍上先锋网 皖ICP备18021794号-1 主办单位:中共颍上县委组织部 承办单位:颍上县党员教育中心
电话:0558-4430020 信箱:ysdydj4430020@163.com